穆迪調降日本信評日元喪鐘已經敲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http://www.cnyes.com/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環球外匯網)
2011-08-24 15:57:11
繼國際信評機構動用“評級炸彈”在歐元區狂轟濫炸之后,穆迪將降級矛頭指向了日本,這或許是信評機構對日本一系列行動的開始,同時日本可能面臨這主權債務總爆發,日元匯率可能不久之后便將走上一路狂貶之路。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 s Investors Service)周三(24日)宣布已將日本國債評級從AA2下調至AA3,因日本政府面臨巨額預算赤字,同時日本政府債務自2009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以來一直在不斷累積。不過,穆迪將上述日本主權評級展望為“穩定”。
在調整日本主權評等之后,穆迪對日本的評級與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 s)和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對日本的評級對等。這兩家評級機構對日本主權債務的評級均為AA- ,評級展望為負面。
其實,穆迪在8月初就發出信號將調降日本主權評等。知情人士8月2日透露,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負責制定日本評級事宜的穆迪高級副總裁tom byrne正在與日本政府官員舉行商談,穆迪可能調降日本主權債信評等。
日本財政及債務狀況相當糟糕,尤其在日本311大地震及海嘯發生后,日本赤字規模不斷擴張,財政狀況持續惡化。其中日本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經超過200%,遠甚於“歐豬國家”中希臘的120%。惠譽指出,日本政府債務占gdp的比例為210%,超過國際上公認的安全線60%的三倍多。
據資料顯示,截至8月18日,日本的債務余額為11.759萬億美元,公共債務占gdp比重達226%,目前在發達國家中是最高的;與此同時,日本政府計劃9月向國會提交超過10萬億日元的第三個補充預算案。今明兩年,日本面對大規模財政赤字是早已可以預見的事。
野村證券(Nomura)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謝阿德(paul sheard)表示,“日本高水平公共負債、大規模預算赤字、糟糕的宏觀經濟環境以及政府無法有效改變這些情況的現實,使得評級機構逐步聚焦日本的主權信用。”根據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日本政府債務余額對gdp的比率在2007年已達188%,2014年將至少達到246%,而即使以財政赤字“聞名於世”的美國,這一比例也不過100%左右。
日本財務省8月10日公布的數據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包括國債、借款和政府短期證券在內的國家債務余額突破900萬億日元大關,合計高達904.0772萬億日元。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日本國債余額為733.8084萬億日元,國家借款余額為55.0599萬億日元,政府短期證券余額為115.2089萬億日元。這是日本國家債務余額首次突破900萬億日元,相當於2009財年日本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約1.9倍,日本國民人均債務余額約709.5萬日元。
此前,日本財務省指出,盡管日本政府避免增發國債,但由於災后重建還需要大筆的資金,日本國家債務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到今年年底,日本國家債務總額將達到1002萬億日元。
日本第一生命保險研究機構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日本全國債務規模將在2011年達到其年度gdp的200%,這意味著日本主權債務風險正在顯著加大,2011年日本全國債務累計總額預計將達到950萬億日元(約合9.5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個日本人背負著750萬日元的債務。
若穆迪、惠譽及標普相繼對日本主權信評發動“進攻”,日本主權債務危機無疑將總爆發,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這將產生可怕的后果,這些恐懼的后果將令人不寒而粟。尤其是考慮到日本在財政事務方面缺乏能一錘定音的政治領導力量。
假使日本主權債務危機爆發,日元匯率勢必全線貶值,加上日本在今年在地震后向市場注入巨額流動性,日元恐怕將跌至“廣場協議”之前的價位。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羅家聰: 假話始終是假話 逐點反駁曾俊華
二零一一年八月十八日《信報》
一名經人,羅家聰撰,題為 假話始終是假話 逐點反駁曾俊華
曾俊華在其網誌發表「滙率與民生」一文,企圖為聯滙強辯。今文將之逐點擊破;但在此之前宜先細讀其原文,一可知其來龍去脈,二可測試閣下窺視魔鬼細節的能力。
一、食品從來主導通脹,為何1974年又脫鈎呢? 何解近年反見脫鈎潮呢?
網誌第二及第四段將本港整體通脹歸咎於食品通脹,企圖將通脹嫁禍於外圍糧價,從而為聯滙卸責。回顧史上所有超級通脹,全皆貨幣過剩、滙率狂貶、商品 飛昇所致。從來無人講過單單將滙率掛鈎就會導致通脹,亦無人講過掛鈎是通脹的第一「元兇」;現在坊間指控的是掛鈎使物價波幅更大,令本來的通脹更脹,令本 來的通縮更縮,這些早有學術理論實證支持。曾生,你這樣偷換概念是無用的,有識之士一眼就看穿了。
再講,本港有史以來的整體通脹都與食品通脹極度相關【圖1】,既然一路如是,1974年又脫什麼鈎呢?其實全球情況一樣,這從美國整體與食品通脹也相關可見一斑【圖2】。既然外圍亦然,據你曾氏邏輯,眾多浮動或半浮動國包括大陸,都浮錯啦?
二、美元跌對本港通脹「影響甚微」?講這大話,眼睛未免睜得太大吧!
第五段指,2002至08年美滙指數跌26%,但本港同期通脹平均每年0.4%,因而推論美元跌對本港通脹「影響甚微」。在辯論舞台上,斷章取義是 扭橫折曲常見伎倆。只用2002至08年一段數據,顯然就是斷章取義,因兩個數據的歷史都絕非得這六年。回顧有數據紀錄的四十多年,每當美元下跌,尤急跌 時,本港通脹都在上升【圖3】。只算到2008年,曾氏似已肯定美元不會再跌穿底,順便取巧地不計近年的高通脹期。
就算單看2002年至今美元跌的一段,亦見本港通脹由-4%升至6%以上,平均每年升近1%,升勢明顯不過。若學曾氏般取-4%至6%平均數而得約1%,那又有何意義?現在就是逾6%,且看來仍會續升,告訴世人過去n年平均,唯一作用只有自欺欺人。
還有,若非聯滙令本港通縮多年,你還能得這低平均數?這非佔了便宜又賣乖是什麼?掛鈎的壞處是令通脹波幅擴大、趨勢變得持久,應計的統計數字是 standard deviation與autocorrelation,而絕非mean。刻意錯用統計數字,顯然又是另一次的偷龍轉鳳了。
聯滙拖累經濟
三、聯滙是經貿發展的「必然選擇」?對,是拖累經貿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六段指,聯滙是穩定本港金融體系的「必然選擇」。全球著名金融中心當中,除香港外還有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等。請問除香港外,還有哪個地方掛鈎的呢?過去多次危機、海嘯影響遍及全球,這些無掛鈎的金融中心,又有哪個就此玩完呢?
同一段指,聯滙是便利經貿的「必然選擇」。實在不知曾氏問過幾多真正做廠的,這班廠佬,近年無一不對港元不斷貶值罵個狗血淋頭,究竟聯滙「便利」他 們什麼呢?IMF年度進出口總額數據顯示,同以出口主導的亞洲細小開放型經濟體──四小龍中,本港1983年開始掛鈎起至1997年間,比起之前的港元危 機年代,貿易增速確實加快。不過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情況截然不同。掛鈎的香港,四小龍中增長最低;南韓脫鈎,其後增速最快,兼已追過香港【圖4】。必然選 擇?沒錯,必然是負累,過時的選擇。
同段還有一句:聯滙是市民「安居樂業」的基石。虧其講得出口。多得聯滙令樓價大上大落,誰會安居?還拜聯滙令舖租也大上落,誰能樂業?這句話,風涼到不得了。
四、仍要「擁抱美元資產」?你旗下的金管局已出賣了你。
第七段指,國際投資者在風高浪急之際仍要擁抱美元資產,暗示港元要擁抱美元。是的,在2008、09這兩風高浪急之年,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本港確 實大量增持美債【圖5】。不過美元過去年幾以來再度插水,港府所持有的美債,卻是「掟都掟唔切」,比手持過萬億儲備的崛起大國,雙腿更發軟蹄。當然啦,不 減美債,基金哪來回報呢?從金管局找其持有美債的數據,麻煩得很;但美國財政部呢,不用一分鐘就取齊了。
五、現時美元是主流,不等於將來是,更不等於香港也是。
第九段指,現時大部分貿易仍以美元計價云云,言下之意就是「所以要掛美元」。據IMF有關本港對外進出口總和數據顯示,自1999年歐羅面世至今, 本港對五大貨幣體系的進出口占比中,對大陸升近一成,對美國則跌近一成【圖6】。這些體系都會以本幣定價,可見過往美元計價雖佔壓倒性比重,卻不等於將來 是,更不等於香港是。
浮動滙率穩定港元
六、不掛美元會增加滙率風險?掛鈎的滙率波幅才是最大!
第九段又指,掛一籃子貨幣會增加進出口商的滙率風險。在下並不贊成掛一籃子,但掛單一貨幣又何曾降低滙率風險?國際結算銀行基於各地貿易比重編制了 有效滙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觀圖可見,不管以名義還是實質計,掛鈎期的港元有效滙率波幅均比浮動期的高約一倍【圖7】,即使不計1974年前掛英鎊一段,結果亦差不多。 須知滙率已經貿易加權,故能將其波幅減至最低的制度,才是對進出口商最佳的制度。由此可見,最能穩定港元兌一籃子制度的正是浮動滙率,而非掛一籃子或單一 貨幣。
七、掛一籃子貨幣會令息口波動?也是掛鈎的息口最波動。
第十段指,掛一籃子貨幣會使港息出現波動。姑且再將性質相似的三小龍來作比較(台灣無數據)。眾所周知,亞洲金融風暴後,港元掛鈎,韓圜浮動,坡元 介乎中間。從三地自2000年有紀錄以來的日度三個月期拆息可見,最「chok」的一條正是港息,反而掛一籃子的坡息與較為浮動的韓息皆較圓滑【圖8】。 嫌看不夠,那就計計數吧。計算三地息2000年至今的標準差對平均比率,即見掛鈎的港元最高,浮動的韓圜最低。其實,市場人士根本毋須計「婆乸數」:當年 被衝擊時隔夜息挾三百釐,已是最佳印證。
滙率通脹有必然關係
八、滙率和通脹無關?那曾生你可推翻整個宏觀經濟學了。
第十一段指坡元兌美元今年6月按年升13%,但其5.2%通脹卻跟香港相距不遠,於是續指既然滙率和通脹無簡單直接關係,故應繼續掛鈎云云。如果斷 章取這個別案例就可以推翻幾十年來不斷經過反覆驗證、「行之有效」的經濟「基石」(皆為當局術語),曾生應得諾貝爾獎了。辯論之上,最笨就是貿然並公然挑 戰一些最根基的學術理論。
究竟滙率和通脹,是否真如曾氏所指「無簡單直接關係」?就來做些高中練習吧,全部數據不難從網上找到。如果升值可遏通脹(或者反過來說就是貶值會引 發通脹),那末一段時期內滙率升值,應見通脹下跌,反之亦然。然而,物價移動緩慢(sticky),如曾氏般要滙率升值一年便立即見效,當然吹毛求疵;反 而日子有功,自然可以水到渠成。
就以2002年1月28日美滙指數起跌至今年6月底計,亞洲、金磚及七大主要貨幣滙率兌美元累變幅度與同期通脹累變顯然反比【圖9】,只有兩個偏離份子(outliers)。
鑑於樣本不大,這裡不做統計測試;不過縱只觀圖,亦實在難言「無簡單直接關係」。單看坡元過去一年表現便再與本港比較通脹,顯然完全不明滙率和通脹的箇中關係。
早於五年之前,在下已曾踢爆白頭總裁旗下人馬一系列死撐聯滙文章的蠱惑之處。鑑於當時行文之人多屬博士級數,拙文用上大量學術名詞,坊間絕大多數人看不明白。
時至今日,已不必矣。曾氏此文,通篇假話;所謂假話(false statement),就是與真話(true statement)相對而言,若非不符事實(上述第六、七點)就是歪理(第二、八點)。如斯級數的高官,寫出如斯級數的文章,幾乎每段都不難找到錯處, 實屬近年罕見。
曾生,若如你所言真非「迷信聯滙」,還請你正面回應上述鐵證如山的八點反駁,重新寫過你的網誌文章,大膽面對公眾,而非指派屬下來「私訪解話」。等你新作。
一名經人,羅家聰撰,題為 假話始終是假話 逐點反駁曾俊華
曾俊華在其網誌發表「滙率與民生」一文,企圖為聯滙強辯。今文將之逐點擊破;但在此之前宜先細讀其原文,一可知其來龍去脈,二可測試閣下窺視魔鬼細節的能力。
一、食品從來主導通脹,為何1974年又脫鈎呢? 何解近年反見脫鈎潮呢?
網誌第二及第四段將本港整體通脹歸咎於食品通脹,企圖將通脹嫁禍於外圍糧價,從而為聯滙卸責。回顧史上所有超級通脹,全皆貨幣過剩、滙率狂貶、商品 飛昇所致。從來無人講過單單將滙率掛鈎就會導致通脹,亦無人講過掛鈎是通脹的第一「元兇」;現在坊間指控的是掛鈎使物價波幅更大,令本來的通脹更脹,令本 來的通縮更縮,這些早有學術理論實證支持。曾生,你這樣偷換概念是無用的,有識之士一眼就看穿了。
再講,本港有史以來的整體通脹都與食品通脹極度相關【圖1】,既然一路如是,1974年又脫什麼鈎呢?其實全球情況一樣,這從美國整體與食品通脹也相關可見一斑【圖2】。既然外圍亦然,據你曾氏邏輯,眾多浮動或半浮動國包括大陸,都浮錯啦?
二、美元跌對本港通脹「影響甚微」?講這大話,眼睛未免睜得太大吧!
第五段指,2002至08年美滙指數跌26%,但本港同期通脹平均每年0.4%,因而推論美元跌對本港通脹「影響甚微」。在辯論舞台上,斷章取義是 扭橫折曲常見伎倆。只用2002至08年一段數據,顯然就是斷章取義,因兩個數據的歷史都絕非得這六年。回顧有數據紀錄的四十多年,每當美元下跌,尤急跌 時,本港通脹都在上升【圖3】。只算到2008年,曾氏似已肯定美元不會再跌穿底,順便取巧地不計近年的高通脹期。
就算單看2002年至今美元跌的一段,亦見本港通脹由-4%升至6%以上,平均每年升近1%,升勢明顯不過。若學曾氏般取-4%至6%平均數而得約1%,那又有何意義?現在就是逾6%,且看來仍會續升,告訴世人過去n年平均,唯一作用只有自欺欺人。
還有,若非聯滙令本港通縮多年,你還能得這低平均數?這非佔了便宜又賣乖是什麼?掛鈎的壞處是令通脹波幅擴大、趨勢變得持久,應計的統計數字是 standard deviation與autocorrelation,而絕非mean。刻意錯用統計數字,顯然又是另一次的偷龍轉鳳了。
聯滙拖累經濟
三、聯滙是經貿發展的「必然選擇」?對,是拖累經貿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六段指,聯滙是穩定本港金融體系的「必然選擇」。全球著名金融中心當中,除香港外還有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等。請問除香港外,還有哪個地方掛鈎的呢?過去多次危機、海嘯影響遍及全球,這些無掛鈎的金融中心,又有哪個就此玩完呢?
同一段指,聯滙是便利經貿的「必然選擇」。實在不知曾氏問過幾多真正做廠的,這班廠佬,近年無一不對港元不斷貶值罵個狗血淋頭,究竟聯滙「便利」他 們什麼呢?IMF年度進出口總額數據顯示,同以出口主導的亞洲細小開放型經濟體──四小龍中,本港1983年開始掛鈎起至1997年間,比起之前的港元危 機年代,貿易增速確實加快。不過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情況截然不同。掛鈎的香港,四小龍中增長最低;南韓脫鈎,其後增速最快,兼已追過香港【圖4】。必然選 擇?沒錯,必然是負累,過時的選擇。
同段還有一句:聯滙是市民「安居樂業」的基石。虧其講得出口。多得聯滙令樓價大上大落,誰會安居?還拜聯滙令舖租也大上落,誰能樂業?這句話,風涼到不得了。
四、仍要「擁抱美元資產」?你旗下的金管局已出賣了你。
第七段指,國際投資者在風高浪急之際仍要擁抱美元資產,暗示港元要擁抱美元。是的,在2008、09這兩風高浪急之年,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本港確 實大量增持美債【圖5】。不過美元過去年幾以來再度插水,港府所持有的美債,卻是「掟都掟唔切」,比手持過萬億儲備的崛起大國,雙腿更發軟蹄。當然啦,不 減美債,基金哪來回報呢?從金管局找其持有美債的數據,麻煩得很;但美國財政部呢,不用一分鐘就取齊了。
五、現時美元是主流,不等於將來是,更不等於香港也是。
第九段指,現時大部分貿易仍以美元計價云云,言下之意就是「所以要掛美元」。據IMF有關本港對外進出口總和數據顯示,自1999年歐羅面世至今, 本港對五大貨幣體系的進出口占比中,對大陸升近一成,對美國則跌近一成【圖6】。這些體系都會以本幣定價,可見過往美元計價雖佔壓倒性比重,卻不等於將來 是,更不等於香港是。
浮動滙率穩定港元
六、不掛美元會增加滙率風險?掛鈎的滙率波幅才是最大!
第九段又指,掛一籃子貨幣會增加進出口商的滙率風險。在下並不贊成掛一籃子,但掛單一貨幣又何曾降低滙率風險?國際結算銀行基於各地貿易比重編制了 有效滙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觀圖可見,不管以名義還是實質計,掛鈎期的港元有效滙率波幅均比浮動期的高約一倍【圖7】,即使不計1974年前掛英鎊一段,結果亦差不多。 須知滙率已經貿易加權,故能將其波幅減至最低的制度,才是對進出口商最佳的制度。由此可見,最能穩定港元兌一籃子制度的正是浮動滙率,而非掛一籃子或單一 貨幣。
七、掛一籃子貨幣會令息口波動?也是掛鈎的息口最波動。
第十段指,掛一籃子貨幣會使港息出現波動。姑且再將性質相似的三小龍來作比較(台灣無數據)。眾所周知,亞洲金融風暴後,港元掛鈎,韓圜浮動,坡元 介乎中間。從三地自2000年有紀錄以來的日度三個月期拆息可見,最「chok」的一條正是港息,反而掛一籃子的坡息與較為浮動的韓息皆較圓滑【圖8】。 嫌看不夠,那就計計數吧。計算三地息2000年至今的標準差對平均比率,即見掛鈎的港元最高,浮動的韓圜最低。其實,市場人士根本毋須計「婆乸數」:當年 被衝擊時隔夜息挾三百釐,已是最佳印證。
滙率通脹有必然關係
八、滙率和通脹無關?那曾生你可推翻整個宏觀經濟學了。
第十一段指坡元兌美元今年6月按年升13%,但其5.2%通脹卻跟香港相距不遠,於是續指既然滙率和通脹無簡單直接關係,故應繼續掛鈎云云。如果斷 章取這個別案例就可以推翻幾十年來不斷經過反覆驗證、「行之有效」的經濟「基石」(皆為當局術語),曾生應得諾貝爾獎了。辯論之上,最笨就是貿然並公然挑 戰一些最根基的學術理論。
究竟滙率和通脹,是否真如曾氏所指「無簡單直接關係」?就來做些高中練習吧,全部數據不難從網上找到。如果升值可遏通脹(或者反過來說就是貶值會引 發通脹),那末一段時期內滙率升值,應見通脹下跌,反之亦然。然而,物價移動緩慢(sticky),如曾氏般要滙率升值一年便立即見效,當然吹毛求疵;反 而日子有功,自然可以水到渠成。
就以2002年1月28日美滙指數起跌至今年6月底計,亞洲、金磚及七大主要貨幣滙率兌美元累變幅度與同期通脹累變顯然反比【圖9】,只有兩個偏離份子(outliers)。
鑑於樣本不大,這裡不做統計測試;不過縱只觀圖,亦實在難言「無簡單直接關係」。單看坡元過去一年表現便再與本港比較通脹,顯然完全不明滙率和通脹的箇中關係。
早於五年之前,在下已曾踢爆白頭總裁旗下人馬一系列死撐聯滙文章的蠱惑之處。鑑於當時行文之人多屬博士級數,拙文用上大量學術名詞,坊間絕大多數人看不明白。
時至今日,已不必矣。曾氏此文,通篇假話;所謂假話(false statement),就是與真話(true statement)相對而言,若非不符事實(上述第六、七點)就是歪理(第二、八點)。如斯級數的高官,寫出如斯級數的文章,幾乎每段都不難找到錯處, 實屬近年罕見。
曾生,若如你所言真非「迷信聯滙」,還請你正面回應上述鐵證如山的八點反駁,重新寫過你的網誌文章,大膽面對公眾,而非指派屬下來「私訪解話」。等你新作。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通天酒业 直营店 入住北京
日前,中国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中国通天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开设的北京直营专卖店正式开门迎客。此家通天酒业直营店的营业将对通天葡萄酒的品牌强化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是通天酒业品牌战略的又一次体现。
据了解,通天酒业北京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8号SOHO尚都北塔商铺2109#。该区域出于中国北京中央商务区,东临中央电视台,西接世贸天街,南面是国际贸易中心,具有浓厚的商业氛围。选择在此位置开设直营店,对于通天酒业树立品牌形象和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天酒业为了能通过北京店的营业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通天葡萄酒,店铺从里到外的装修设计都和通天葡萄酒的品味保持了高度一致。即使消费者不进店购买,从外望去也能感受到通天酒业的强大实力和通天葡萄酒的非凡品质。
近年来,通天葡萄酒的品牌营销战略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几乎每个国人都知道了“通天红,中国红”。通天酒业不但利用了各种传媒平台和消费者进行充分的多点接触,同时又以直营专卖店的形式扩大品牌在目标人群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品牌营销来说,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拉近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增加互相接触的时间是让品牌深入人心的最佳途径。通天酒业通过一系列的品牌营销战略,造就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葡萄酒品牌。品牌的成功树立,也让通天酒业的发展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通天酒业的品牌营销拓展战略对于其他品牌来说也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如今的品牌营销已经不单单是在媒体上打上几条广告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企业进行更多有效的投入。企业的品牌信息不但要覆盖到消费者,还要增长对消费者的覆盖时间,从而让品牌成为消费者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受益。(商讯网)
通天酒业拟明年上半年推售 兴建酒庄及酒窖
2011年05月09日 10:02 新浪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110509/10029811006.shtml
新浪财经讯 5月09日消息,内地葡萄酒生产商通天酒业,其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光远表示,上市时表示拟兴建的酒庄及酒窖,由于现时天气暖和适宜动工建设,因此兴建工程将于月中重新启动,预计酒庄最快今年年底建成,明年第二、第三季度将有产品推出市场;而酒窖的酒品亦会于明年第一季度推出。
副总裁兼公司秘书岑志勤表示,公司过去并没有“年份酒”,有了酒窖,公司便把优质的原酒,放在橡木桶内陈酿,推出更高档次的年份酒。加上计划引进优质葡萄于酒庄内培植,将可推出更高档次的产品。他表示,酒庄及酒窖出品的酒,预计的零售价达200元人民币,相对目前公司产品出厂价为人民币115元,而毛利率亦较高。预计会于公司拟拓展的20间专门店内销售,但由于产量不高,因此估计占公司的比重不大。
王光远又表示,除了发展公司品牌,亦正考虑收购国内外的优质品牌、渠道、资产,希望于今年内可落实。由于目前手头资金充裕,王光远表示,公司未有配售计划。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110509/10029811006.shtml
新浪财经讯 5月09日消息,内地葡萄酒生产商通天酒业,其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光远表示,上市时表示拟兴建的酒庄及酒窖,由于现时天气暖和适宜动工建设,因此兴建工程将于月中重新启动,预计酒庄最快今年年底建成,明年第二、第三季度将有产品推出市场;而酒窖的酒品亦会于明年第一季度推出。
副总裁兼公司秘书岑志勤表示,公司过去并没有“年份酒”,有了酒窖,公司便把优质的原酒,放在橡木桶内陈酿,推出更高档次的年份酒。加上计划引进优质葡萄于酒庄内培植,将可推出更高档次的产品。他表示,酒庄及酒窖出品的酒,预计的零售价达200元人民币,相对目前公司产品出厂价为人民币115元,而毛利率亦较高。预计会于公司拟拓展的20间专门店内销售,但由于产量不高,因此估计占公司的比重不大。
王光远又表示,除了发展公司品牌,亦正考虑收购国内外的优质品牌、渠道、资产,希望于今年内可落实。由于目前手头资金充裕,王光远表示,公司未有配售计划。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