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阿拉伯圍牆倒下」的啟示:加推量化寬鬆機會增

阿拉伯局勢持續緊張,利比亞陷入內戰邊緣,據報當地逾半石油供應停產。雖然利比亞石油產量只佔全球 2%,卻佔歐洲國家需求量很大比重,其中意大利佔 24%、法國 10%、西班牙 9%、德國 6%,奧地利、葡萄牙及愛爾蘭亦均佔一成以上。近月英國布蘭特期油價持續高企,加上北非近地中海及南歐,短期對歐洲經濟及政局的衝擊料將逐漸浮現。另一邊廂,巴林抗爭的前途亦不可忽視,因為該國無論政治、宗教背景及地理位置,均與沙地阿拉伯相對接近,其動向將觸動阿拉伯世界的終極神經線。

美元角色淡化
年初以來由突尼斯、埃及以至近日的巴林、也門、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等國政局動盪,筆者認為是標誌阿拉伯世界長期獨裁統治,正發生類似當年「柏林圍牆倒下」的骨牌效應。若柏林圍牆倒下代表東歐蘇維埃主義的瓦解,那麼當前「阿拉伯圍牆」紛紛倒下,除代表當地獨裁政權相繼下台外,也標誌過去幾十年來由美國於阿拉伯世界扶植的均衡勢力,及以美元作為主要石油交易貨幣之系統即將瓦解。經過 911事件及隨後美國入侵伊拉克,新一代阿拉伯人民反美情緒普遍高漲,新一代的伊斯蘭政權上台後,料將不欲與美國保持過往的合作關係即使舊一代的執政者幸保政權,但眼見埃及總統的下場,亦會重估美國在該區維安的長遠價值

筆者預期在 18個月之內,全球石油及貿易交收制度將加速變革。除非 G20有能力展開全球一籃子貨幣新制度的討論,否則類似中俄之間以本幣作貿易交收的制度勢將大行其道,而美元作為主要儲備及貿易貨幣的角色勢將淡化,此亦為解決當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通脹的「唯一出路」。

油價飆升、長息高企、原材料漲價加上地緣局勢緊張,全球經濟增長將逐步放緩,美歐經濟陷入滯脹之風險大升,美國年中前加推量化寬鬆措施機會亦與日俱增。美元兌大宗商品價格將急劇波動,中長線宜逢高減持,商品貨幣及新興國家貨幣亦會落後於大宗商品價格,早前升速較快之農產品及基本金屬料需時整固,能源及貴金屬則相對看好,因此投資組合應維持核心之天然資源部位(即使短線操作有需要減持的,也不應影響長線投資),作為對冲長線通脹、紙幣貶值、美歐債務、地緣政治及氣候反常等多個風險因素。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Appledaily.com 27.2.2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