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華爾街,佔領中環,反金融霸權,反金權操弄政治
環球透視:銀行變相掀「佔領華爾街」
李大同 2011年10月17日
不滿金融界大鱷貪得無厭而發起的「佔領華爾街」行動,已像年初的「阿拉伯之春」一樣,在各處遍地開花。這次運動的起因,是人民感覺到自金融海嘯後,因各國政府大力救市,不但未能化解危機,更激化了貧富懸殊及經濟不公義等問題。
大行好起來百姓未受惠
自 08年金融海嘯來襲後,凱恩斯經濟學派再次抬頭,美國政府及聯儲局一系列干預市場的措施,希望解決此危機。然而,最核心的問題是即使政府購入銀行手上的有毒資產,又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息貸款,但結果卻是只有華爾街大型銀行好起來,一般平民百姓卻未有受惠。感受最深的是大型銀行在去年公佈非常亮麗的業績,而銀行若出現人事變動,離職高層依舊獲得豐厚得令人咋舌的補償金。美國銀行就剛於上周,宣佈要為兩名離職高層支付補償金,金額高達 1100萬美元,但在另一邊廂,卻又表示要精簡架構,需要在未來數年裁走 3萬名職員。受失業問題困擾的老百姓看在眼內,又怎會不想佔領華爾街,問問銀行高層究竟在想甚麼。
有金融業內人士反問,政府將凱恩斯的經濟學說演繹至此,在大學研究院內任教的經濟學教授,面對一群博士生問及為何在應用凱恩斯學說時,會落得如斯田地時,將情何以堪?
政府的救市計劃未能惠及社群,歸根到底是因即使銀行手上現金極度充裕,但卻未有積極參與放貸此項傳統的銀行業務。最主要的憂慮,當然是經濟環境未有恢復,向中小企此美國經濟中流砥柱貿然放貸,只會令壞賬增加。在銀行家眼中,面對充滿不確定風險的環境,當然是寧願讓銀行坐盤炒賣,也不向外放貸。最近《紐約時報》有一篇報道,指銀行家內心其實認為這次參與「佔領華爾街」的人,都是吃飽飯沒事幹。
大同對這班銀行家的看法不敢苟同,相反今次的行動其實反映出,現時的經濟體缺乏了令信貸流動的角色,而加強監管金融業,令銀行業重拾其傳統角色更加是事在必行。上周當局公佈了長達 298頁的《伏爾克草案》,限制銀行的坐盤交易活動,令業界難以再運用自己的資金作炒賣活動。
加強監管重拾傳統角色
說起銀行業前景,摩根大通上周是首間公佈上季業績的大型銀行,雖然業績勝預期,但卻有 19億美元的收入是依靠看淡摩通債券所得。有分析指,摩通每股盈利為 1.02美元,相信當中有 1至 2美仙是依靠看淡自己公司債券所得的,情況相當弔詭。其實銀行業應肩負起部份社會責任,多點投入放貸此傳統業務,向中小企放貸從而創造就業,將創下一個雙贏局面。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