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首席美國經濟師Jan Hatzius表示,勞工部上周公布九月份非農業職位大減9.5萬個,情況之劣勢促使聯儲局下月初議息後採取行動,落實推行QE2,料當局直至明年中再買入5,000億美元國庫券,同時示意有需要時會把買債行動升級,另料當局二○一五年前將維持利率在現水平。
耶倫警告資產起泡
Jan Hatzius續稱,計入QE2及其對金融狀況的影響後,該行預期美國經濟在未來六至九個月表現只是「頗差」,而非「很差」;他將前者定義為經濟增長介乎1%至2%、失業率逐步攀升、通脹回落,後者則定義為經濟再陷衰退。
聯儲局推行QE2似乎事在必行,刺激兩年期國庫券續揚,走勢跟其價格相反的孳息率昨曾跌至0.327厘,再創紀錄新低。
不過,正當市場對QE2期待甚殷之際,聯儲局副主席耶倫警告,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導致金融體系的槓桿作用和過分冒險活動增加,更承認聯儲局的政策在部分情況下可能鼓勵企業「追逐回報」。她又認為,對於那些負責監察系統風險的監管機構,首要任務是留意資產價格有否發出泡沫正在形成的訊號,直言酌情介入(資產市場活動)肯定是宏觀謹慎監管的重要一環。
著名投資者麥嘉華亦批評,各國政府持續大印銀紙,或觸發新一輪資產泡沫,但仍建議買入股票,減持現金和債券。
美國勞工市場不振,愈來愈多經濟師對當地經濟前景轉趨悲觀。全美商業經濟協會(NABE)最新調查顯示,受訪經濟師調低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測至2.6%,較原先預測的3.2%大降0.6個百分點;另分別調低今、明兩年消費開支增長預測至1.5%及2.3%,明顯低過原先預測的2.6%及2.8%;又預期今、明兩年平均每月職位增幅僅9.4萬及15.3萬個,大幅低過原先預期的12萬及22.5萬個。
Google:網上物價呈通縮
通脹向來是聯儲局制訂貨幣政策的主要考慮因素,雖然消費物價指數(CPI)走勢顯示美國通脹仍然溫和,但網上搜尋巨擎Google表示,該公司根據其網上購物數據制訂的「Google物價指數」(GPI)顯示,自去年聖誕節以來,美國出現明顯的通縮趨勢,強調雖然數據未經季節性調整,但指數去年同期錄得升幅。
日頻增持美債遏圓匯
USA財政部資料顯示,日本今年迄今大舉增持554億美元美債至8,210億美元(約6.4萬億港元),增幅達7.2%,單計七月份日本購債量更創十個月新高,反映該國對美債需求殷切,原因是買美債有助遏抑圓匯漲勢。
USA財政部資料顯示,日本今年迄今大舉增持554億美元美債至8,210億美元(約6.4萬億港元),增幅達7.2%,單計七月份日本購債量更創十個月新高,反映該國對美債需求殷切,原因是買美債有助遏抑圓匯漲勢。
持美債或超中國
相反,目前美債最大持有國中國期內則減持481億美元或5.4%美債至8,467億美元(約6.6萬億港元)。此消彼長下,日本有望自○八年八月以來再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債的最大持有國。
相反,目前美債最大持有國中國期內則減持481億美元或5.4%美債至8,467億美元(約6.6萬億港元)。此消彼長下,日本有望自○八年八月以來再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債的最大持有國。
事實上,除日本外,不少國家亦齊齊增持美債。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截至七月底止,海外投資者今年合共增持3,740億美元或10%美債,若按此推算,海外持有美債今年或將增至多達6,410億美元,勢創歷來第二高水平。
瑞信利率策略部主管蘭茨表示,當你管理一國的外匯時,最關注的將是能否成功取回投資本,並非單單着眼於投資回報多寡,上述趨勢正好反映投資者對持有安全的美債仍抱有充足信心。
股神指買股更平
海外投資者紛紛增持美債,但其投資策略與股神巴菲特的建議背道而馳。巴菲特早前表示,目前股票的價格顯然比債券便宜,投資者應把握機會入市,並直指購買債券是「錯誤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