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美元短線反彈 長線看淡 Appledaily.com 2010年10月24日
美國財長蓋特納早前指美元毋須進一步貶值,美國亦無意走弱美元政策,明顯是在 20國峯會前「賣口乖」安撫歐、日,意圖團結成熟市場國家,聯手迫使新興市場國家把其貨幣升值。若美國真的不想美元貶值,辦法很簡單──立即加息、加稅,削減財赤及負債。但基於當前美國的政治及經濟環境,白宮及聯儲局既不會,也沒有能力採取上述行動。
快推次輪量化寬鬆
聯儲局將於 11月議息會後推出次輪量化寬鬆措施( QE2),說穿了就是因為當前美國經濟嚴峻,如果不採取行動經濟也會慢慢復蘇的話,那麼聯儲局應該要討論準備加息才對。然而,美國推出 QE2,目的不只是希望振興經濟,至少還有兩個原因:
( 1)以印鈔手段來推低美滙,從而減低實質負債金額;
( 2)以印鈔手段來直接買入國庫券,從而抵銷日益增加的新債供應,以及國外對美債日益減少的需求。
聯邦政府現時負債 13.6萬億美元,若計及社保基金及醫療保障所欠供款,總負債估計達 60至 100萬億美元,不單這一代及下一代的美國人無法償還,負債只會因為複息效應而越滾越大。在 2015年或之前,美國每年單是利息開支,至少也需要 1萬億美元。
現時中國持有 8684億美元的美債,是全球最大的美債持有人。不過,若以聯儲局 QE1及 QE2合共每月至少多買 1000億美元這個保守數字來推算,美國在 2011年中前,將超越中國(美國早前已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美債持有人。
筆者說得再直接一點, QE2的目的就是要美滙貶值,而美滙貶值間接又可以迫使其他國家,要更積極地干預各自的滙價,然後把干預滙價所得來的美元轉化為美債。可是,無論如何積極地買進美債,最終也敵不過美債本身的膨脹速度,因此筆者上星期在本欄曾提出,美國的量寬政策必定會在可見的未來一直維持下去。
短線而言,美滙技術上正出現反彈,美國所樂見的,不是美元單向急跌,而是有秩序慢跌,因此上文提及蓋特納作出如此言論是可以理解的。估計美滙指數是次反彈幅度約為 5%左右,時間上可能會維持至 11月下旬。
長線而言,新興國家是不會鍾情於美債的,從官方言論及近期舉動可知,它們同時正在積極分散儲備、分散美滙風險。故長線而言,美滙還是會如實地反映基本因素的。
潘國光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
.
大環境小投資:分段吸納非美元資產 Appledaily.com 2010年10月31日
筆者上周於本欄預期美滙指數是次反彈,可能會維持至 11月下旬,累計幅度約 5%,同時看淡美滙長線走勢。若市況真的如此,將提供買入非美元資產良機。
過去一周主要美國債券交易商與聯儲局大玩心理戰,前者希望央行傾力印鈔救市,後者面對國內外批評,最終或會臨崖勒馬,嘗試盡量不製造過度「失望」或「驚喜」。那甚麼樣的量寬金額才不會有此效果?目前市場對次輪量寬( QE2)規模眾說紛紜,筆者認為市場整體已消化的金額約為未來半年推 5000億美元,當中若包括有條件性延續,則市場已消化來年累計推約 1萬億美元。因此,若本周會議所公佈的 QE金額大幅高於上述數字,市場才有藉口把美滙推低,否則持續獲利平倉機會將略看高一線。
美元暫反彈長線看淡
另一個有助美滙短暫反彈原因,在於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結果。共和黨及「茶黨」有望上場,將製造更多反奧巴馬政策聲音,令市場憧憬白宮及聯儲局改變現行辦事方法,大削財赤及負債的機會相對提高。
上述推敲亦存在變數,就是美滙反彈的幅度及持久性會否超過筆者所預期,這當然也有可能。本欄上周已提出美滙長線看淡的理據,在此不再詳論,簡單來說,當市場發現美國必須持續量寬,及美滙下跌合乎美國國情時,市況走勢定必加以配合。在這前提下,若風險胃納容許,投資者可考慮利用未來 4至 6周分段吸納非美元資產。分段原因在於難以準確預計美滙反彈的持久性,因此以平均成本法入市較可取。至於增持的資產可包括貴金屬、農產品、基本金屬、能源、及新興市場股債等。
在貨幣貶值情況下,通脹將升溫,為保個人購買力,必需品需求將上升,當中貴金屬、農產品、能源(及新能源)價格將續受惠。除貨幣貶值外,上述商品也有各自利好因素。金價在過去 10年續漲,央行由主要賣家變主要買家,雖則投資需求上揚,但黃金供應量並沒大增。能源及農產品除受惠反常氣候,新興市場經濟持續發展是需求增長及推升價格另一因素。
至於新興市場股債,料將成美歐日 QE政策下,熱錢流竄的另一目的地。雖然不少新興國家均以行政措施阻擋熱錢流入,但 QE政策有如一台不斷製造熱錢的機器,行政措施將難以全面阻止熱錢湧入。上述各類資產當然也有風險,因此以一籃子組合的形式持有較可取。
潘國光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